2025年A+文化資產創意獎
前言
2025年「A+文化資產創意獎」競賽活動以文化資產範疇為主體及創作議題,邀請全國大專院校在學優秀作品參與競賽,並新增社會新銳組之創意作品,分別徵件評選,貫徹培育文資新秀、向下紮根教育理念。
期待以文化資產的面向促成並擴大青年參與,彰顯文化資產價值並接軌產業體系,以促進文化資產活化及轉譯創新效益。
競賽組別與資格
僅可針對其一組進行報名,不可同時報名兩組。
學生組|具有在學學籍身份之團體或個人。
凡是在臺就學之學生(博碩士、大專院校、高中職需附在學證明,應屆畢業生須具當學年度學籍),皆可參加本競賽。若為團隊報名須以其中1人為代表人完成報名即可,並其團隊之所有成員皆須繳交在學證明。
社會新銳組|年滿18歲(含)至45歲(含)之非在學身份者,均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參加。
年滿18歲(含)至45歲(含)之非在學身分者,均可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參加。若為團隊報名以其中1人為代表人完成報名即可。
徵件七大類別
可針對其一組進行報名,不可同時報名兩組。請參考文化資產範疇以具有歷史、藝術、科學等文化價值並經指定或登錄的有形、無形及水下文化資產之活化創意設計提案,附件一。
01 文資視覺傳達設計類
文化資產的元素和精神運用於視覺傳達設計中,例如平面設計、識別設計、海報設計、包裝設計及印刷設計、插畫、廣告設計或其他視覺性範疇等,透過視覺藝術將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,以視覺的方式傳遞文化價值。
02 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
以文化資產為內涵的產品設計及工藝作品為範疇,並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設計相結合為優,創造具有文化意義的產品或工藝作品。從傳統工藝到現代產品的設計,將文資注入於其中,利用傳統的工藝技巧,應用於現代生活用品、裝飾品或相關產品及工藝之製作。
03 文資空間設計類
專注於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或景觀(地景)修復再利用計畫、將文化資產融入一般建築、景觀、室內及涵括空間設計中,營造富有文化氛圍且新舊共融的空間,創造及再利用的現代設計詮釋並保留在地文化特色。
04 文資時尚設計類
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時尚設計,包括服裝、配飾、紡織品等,創造既現代又充滿文化特色的時尚產品。這涉及對傳統服飾和紋飾的創新詮釋,使其適應當代潮流。
05 文資數位媒體類
以文化內容為題材,藉由數位技術,如互動設計、數位藝術、多媒體製作等,創造新型態的文化體驗。並可包括虛擬與增強實境應用,以及數位平台上的文化展示文案等。例如包含數位遊戲設計、互動多媒體設計、行動加值應用軟體、數位影像。
06 文資永續設計類
結合文化資產與永續發展目標(SDG)或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(ESG)的理念,創造尊重傳統且具有永續性的設計解決方案。領域可涉及使用環保材料、促進社區參與以及保護文化遺產之提案。
07 文資跨域整合類
涉及不同學科和專業領域的合作,將文化資產與科技、藝術、教育等領域結合,創造全新的跨域應用。這可能包括文化教育項目、融合不同藝術形式的展覽、結合科技創新的文化項目或其他有潛力之提案。
報名程序
- 報名時間
自機關公佈日起至114年4月13日(日)23:59截止。 (報名截止時間仍須以官網公告為主)
- 報名方式:
a. 簡章下載:請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官網(https://www.boch.gov.tw/)之最新消息下載競賽徵件簡章。
b. 網路報名:請至「A+文化資產創意獎 」競賽活動網站線上報名(https://aplusboch.tw/)。請於報名截止前於網站上完成作品上傳,並完成簽署著作授權同意和授權切結書,及勾選切結條款。
競賽整體期程
✦ 自機關公布日起-04.13(日) 23:59 競賽徵件
✦ 04.17(四)-04.22(二) 23:59 初選評選
✦ 05.01(四) 入圍名單公告
✦ 05.25(日)-05.27(二) 入圍作品佈置
✦ 05.28(四) 10:00-17:00 現場走評決選(請派員於評選前至現場,評選順序將於決選前2天於官方網站公告)
✦ 05.29(四) 14:00-16:30 開幕暨頒獎典禮
✦ 05.28(四)-06.01(一) 系列活動
※各活動時間及詳細資訊,請依官方網站公告為主。
※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、變更、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。
繳交資料
01 文資視覺傳達設計類、02 文資產品設計及工藝類、03 文資空間設計類、04 文資時尚設計類、06 文資永續設計類、07 文資跨域整合類 |
|
---|---|
(一)報名作品須遵循規格 |
1.作品設計理念(300字內,含作品與文化資產的關聯性)。 |
2.作品圖檔:需繳交【線上初選預覽檔案】及【決選展覽用印刷檔案】 •【線上初選預覽檔案】:數量以1-3張為原則(可系列稿)不限直橫式,單張A4尺寸(21x29.7cm),色彩模式RGB,解析度150dpi,檔案格式JPG、JPEG,檔案大小5MB內為限。 •【決選展覽用印刷檔案】:需下載該類別決選展覽用公版,依據公版中指示進行製作,完成後輸出成PDF檔案進行繳交。數量以1張為限,不限直橫式,單張92x92cm尺寸,色彩模式CMYK,解析度,150dpi,檔案格式PDF,檔案大小10MB內為限。 |
|
3.填寫【決選展覽實體展品調查欄位】:填寫屆時是否有實體展品需至現場展出,展覽平台以92x30cm為原則(以屆時官網公告為主)。 | |
(二)填寫著作授權同意書 |
填寫著作授權同意書。若團體由單一著作人代表簽署時,須簽署授權切結書。 |
(三)身份證明文件 |
|
|
05 文資數位媒體類 |
---|---|
(一)報名作品須遵循規格 |
1.作品設計理念(300字內,含作品與文化資產的關聯性)。 |
2.作品圖檔:需繳交【線上初選預覽檔案】及【決選展覽用印刷檔案】 •【線上初選預覽檔案】:數量以1-3張為原則(可系列稿)不限直橫式,單張A4尺寸(21x29.7cm),色彩模式RGB,解析度150dpi,檔案格式JPG、JPEG,檔案大小5MB內為限。 •【決選展覽用印刷檔案】:需下載該類別決選展覽用公版,依據公版中指示進行製作,完成後輸出成PDF檔案進行繳交。數量以1張為限,不限直橫式,單張92x92cm尺寸,色彩模式CMYK,解析度,150dpi,檔案格式PDF,檔案大小10MB內為限。 |
|
3.影像檔案(Youtube連結):需繳交【精華版】及【完整版】,請確認連結是否可正常瀏覽。 •【精華版影片】:片長以3分鐘以內為限,畫質1080P,上傳至Youtube後提供連結,本影片將作為屆時評審標的。 •【完整版影片】:片長不限,畫質1080P,上傳Youtube後提供影片連結,展覽空間將以本版本影片作為展覽主要標的(主辦單位仍有調整展覽影片版本之權利)。 |
|
4.填寫【決選展覽實體展品調查欄位】:填寫屆時是否有實體展品需至現場展出,展覽平台以92x30cm為原則(以屆時官網公告為主)。 | |
(二)填寫著作授權同意書 |
填寫著作授權同意書。若團體由單一著作人代表簽署時,須簽署授權切結書。 |
(三)身份證明文件 |
|
評審辦法
- 由主辦單位依徵件類別遴選產、官、學界代表組成評選委員會。
- 初選及決選:由評選委員會依據各類別進行評選;初選結果將公告於活動官網(時間將另行公告),並舉辦現場走評,由各類別評審進行現場評選,每組報告以3分鐘為限(時間將另行公告)。
評選標準
※各領域、類別評審團得依上述評選標準另訂初選、決選細則。
評分項目 | 佔比 |
---|---|
活化文化資產、產業創新與社會福祉的貢獻 | 45% |
運用立論基礎、驗證效益、藝術學理與技法之專業度 | 30% |
展現的風格特質與完整度 | 20% |
決選評選現場作品說明 |
5% |
獎項及獎金
獎項 |
獎金 |
名額及內容 |
---|---|---|
金獎 |
8萬元 |
學生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
社會新銳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 ||
銀獎 |
4萬元 |
學生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
社會新銳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 ||
銅獎 |
2萬元 |
學生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
社會新銳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金、獎狀及獎座。 | ||
A+特別獎 |
X |
學生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3-5 名,共選出21-35名頒發獎狀。 |
社會新銳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3-5 名,共選出21-35名頒發獎狀。 | ||
評審特別獎 |
X |
學生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狀。 |
社會新銳組各類別分別選出 1 名,共選出7名頒發獎狀。 | ||
年度最佳學校獎 |
X |
學生組綜合最多報名之單位頒發獎狀及獎座。 |
年度傑出學校獎 |
X |
學生組綜合最多得獎之單位頒發獎狀及獎座。 |
年度展場設計獎 |
X |
參與校院展之單位選出1名頒發獎狀及獎座。 |
※備註
- 得獎作品預計於114年5月底頒獎(依主辦單位公告時間為主),並辦理作品展覽;後續由本競賽評審過程視各作品表現程度另增加其他獎項以茲鼓勵,再予以官網公告說明。
- 主辦單位得依評選委員會就整體競賽作品跨類別、相關表現評比及參賽作品水準,如參賽作品經評核未達標準資格,主辦單位保有調整入圍組數、獎項與名額之權利。
- 所得獎金含稅依中華民國稅法相關規定,將依法代扣繳規定的稅額。
- 得獎獎狀及獎座於頒獎典禮後統一寄至報名填寫的單位。
- 得獎作品須至少派一名代表參與得獎作品交流對談活動。
注意事項
- 凡參加本項競賽並完成報名者,即視為充分了解並且同意完全遵守簡章所述之各項規定。
- 參賽作品嚴禁抄襲仿冒,如有不符簡章之規定或涉及仿冒、抄 襲等情事者,主辦單位將召開評選委員會議處理,必要時得取 消獲獎資格,並追回頒發獎金、獎狀與獎座,另由參賽者自行 負責處理相關法律責任及費用。
- 參賽者應尊重評選委員會之決議,除非能具體證明其他作品違 反簡章相關規定,對於評選結果不得有異議。
- 評選過程採匿名方式進行,除報名表外參賽者不得在作品(含 作品圖檔)上簽名或標示記號,違者經舉發將喪失得獎資格。
- 本活動如因疫情、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,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、終止、修改或暫停本活動。
- 徵件簡章將以官網公告之內容為準,倘若有未盡事宜之處,主辦單位保有動態調整簡章內容之權利。
- 作品參展則主辦單位不負作品保管責任,創作者需自行評估展覽相關風險,且需於展覽結束後3天內領回作品,未領回將以清運方式處理。
聯絡方式
執行單位|A+文化資產創意獎 執行委員會
若有競賽活動相關問題,請洽粉絲專頁或LINE@
附件
文化資產概述 | 文化資產展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,不僅是建構國家文化主體性的重要環節,透過傳承無形傳統文化核心價值,亦彰顯臺灣 文化的多元性及獨特性。 為保存文化資產所具有之歷史、藝術、科學等文化價值,並呼應國際文化資產保護趨勢,我國自民國(下同)71年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(以下簡稱文資法)公布施行,開始有 系統的進行文化資產保存工作,歷經多次修訂,將文化資產分為「有形文化資產」及「無形文化資產」共 14類。為保存、保護及管理 水下文化資產,於 104年制定《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》,確立且開 啟水下文化資產之法定地位與保存政策。 |
---|---|
有形文化資產 |
|
無形文化資產 |
|
無形文化資產 |
全部或一部且週期性或連續性位於水下,具有歷史、文化、考古、藝術或科學等價值,並與人類生活有關之下列資產:
|
資料來源:國家文化資產網
資料來源:獎金獵人